光源分布温度什么意思?在某一波长范围内,如果一个光源发出的辐射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具有最接近的相对光谱辐射功率分布,那么此时黑体的绝对温度叫做该光源在该波长范围内的分布温度。那么,A光源的分布温度是多少?本文对此做了介绍。
光源分布温度的含义:
当辐射源在温度T时的相对光谱辐射功率分布,与黑体在某一温度Td时的相对光谱辐射功率分布相同时,称该黑体的温度Td为辐射源的分布温度。由于光谱分布相同的光其颜色必定相同,所以,此时黑体与辐射源在CIE1931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点一定是重合的。
当然,实际的非黑体辐射源的辐射不可能与黑体的相对光谱辐射功率分布完全一致,但当其误差小于±5%或两者的相对光谱辐射功率分布在很大部分上相同时,就可以用黑体的温度T来表征该辐射源的分布温度。
光源色温和光源分布温度的关系:
当光源发射光的颜色和黑体不同时,色温的概念被扩大到更一般的“相关色温”的概念。在色温和相关色温的定义中,必须是对标准的色觉观察者而言。因为不同的色觉观察者。特别是具有色觉缺陷的观察者在评价时,将可能收到不同的结果。在相关色温的定义中、必须规定出一个最合适的,为大家所公认的均匀色度图。对同一光源,由依据的均匀色度图的不同,所求出的相关色温也不同。现规定用CIE1960UCS色度图。在上述定义中,都包括了人眼的色觉特性,因此,色温和相关色温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物理量。
光源的色温和分布温度实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于分布温度,不仅在可见光区,而对红外区,紫外区也可能有意义,对色温则只在可见光区有意义。一般地讲,光源的色温和可见光区的分布温度在数值上是不同的,例如:钨带灯相关色温2060K;分布温度2055K。
光源分布温度对人眼视觉体验的影响:
1.影响视觉舒适度
如色温为6500K的D65标准光源,其光线偏冷白,会让人眼感觉较为明亮、清晰,但长时间处于这种光线下,可能会引起眼睛疲劳、干涩,尤其是在近距离用眼时,容易导致视觉不适。像色温2700K的F光源,发出的光偏暖黄,给人一种柔和、舒适的感觉,能营造出温馨的氛围,不过,若在需要高亮度和清晰视觉的场景中,这种偏暗的暖光可能会使视觉效果不佳,也会让人眼因视物吃力而产生疲劳。
2.影响色彩感知
分布温度高的光源,能使物体颜色呈现出较高的饱和度和鲜明度,色彩看起来更加鲜艳、生动。而分布温度低的光源,会使物体颜色偏暖色调,色彩的饱和度和鲜明度相对较低,给人一种柔和、朦胧的感觉。但对于需要准确辨别颜色的场景,分布温度低光源可能会导致颜色判断不准确。
3.影响视觉敏锐度
分布温度高的光源,具有较高的亮度和较白的光色,有助于提高视觉敏锐度,使人眼能够更清晰地分辨物体的细节和轮廓。分布温度低的光源,由于亮度相对较低,且光色偏暖,可能会降低视觉敏锐度,使人眼对物体细节和轮廓的分辨能力下降。
A光源的分布色温是多少?
分布温度的定义是,在某一波长范围内[λ1,λ2],如果有一个光源发出的辐射与某一个温度下的黑体有最接近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那么,此时黑体的绝对温度就叫做该光源在该波长范围内的分布温度。分布温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E(λ)是被测光源的相对光谱辐射功率分布;P(λ,T)是黑体的光谱辐射功率分布;α是一个调整常熟。选取适当的α、T值,使得上式的积分值最小,此时的T即为所求的被测光源的分布温度值。